税制建设不可能包打天下,但税制建设确是中国实质性推进配套改革中必须处理好的“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在一个社会里,没有税是不可想象的,必须使社会维持相关的基本理性。我国民众纳税人意识的上升是历史的进步,但近年抬头的、以反对“税收万能论”为标榜而滑向“税收无用论”和“税收原罪论”的思潮或倾向则含有明显的非理性。在与民众尽可能充分的互动中实施与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相匹配的税制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轨道上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们需要结构性减税,这是我们的政策亮点和重点,它合乎民意,但即使是这样,还会有人跳起来喊:应该全面减税而非结构性减税。在这样的压力下,政治家和决策部门怎么利用现在的空间,在减税的同时把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增税做出来,这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配套改革方案设计的高水准。 对结构性减税要做学理分析是很清楚的,但各方面必有不同观点、不同的倾向,这也都是正常的,到了政治家那里,还要受到更多社会压力的制约,不同政治力量和利益诉求之间必须寻求平衡,而且决策者还得在保证总体安全情况下平衡非经济的各方面更复杂的情况。在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时,应把改革方案设计落实到可操作层面,在全面配套、顶层规划下推进改革,面向现代化和民生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