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未来我国宏观经济能否企稳回升,专家和业内人士仍存在分歧,但微观企业已在为迎接“暖春”进行准备。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江西和浙江等地的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时获悉,9月以来,不少中小企业的订单量逐步回升,它们希望进行设备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强于上半年,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资金“饥渴”最为明显。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经济在三季度探底后企稳回升,四季度的GDP增速有望弱势反弹。此外,虽然商业银行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主动性有所增强,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较突出,未来仍需多举措拓宽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近期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上半年即使银行批了授信额度,我们也拿不到钱,但最近感觉银行的口子松了一些。”不过,大多数企业仍不敢轻言“寒冬”已过。未来生产规模扩大、设备改造升级等需要的大量资金仍是中小企业心中的一大难题。 目前制造型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需要用厂房和设备做抵押,但走完贷款流程仍需要较长时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其实很多,但具体落实仍有待加强。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需要苦练内功,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快产业升级。“每年我国倒闭的中小企业有五六十万户,每年新注册的有一百多万户,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的确相当激烈。
|